【海德尔格最新新闻】海德尔格直播|赛程表|积分榜|排名|资料库

海德尔格

海德格尔的“烦”和我们日常所说的“烦”有什么不同

  海德格尔把人的全部存在状态归结为“烦”(Sorge)。“烦”是“烦忙”(Besorgen)和“烦神”(Fürsorgen)的一般形式,但烦忙的对象是特定的事物,烦神的
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231393636对象是特定的人, “烦”本身没有特定对象,它是一般的人生态度。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也会感到心烦。“烦”与人终生相伴,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已把他的存在交由“烦”来支配。

  

  对于“烦”,海德格尔提出了三个问题:烦对人意味着什么?人为什么而烦?人面对什么而烦?我们的回答是,烦是一种摆脱不掉的心情,烦揭示了人“被抛于世”的当下处境;人之所以烦是因为人总是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以此来克服沉沦状态,面向未来,显示人的潜在性;人已经存在于世,而烦揭示了一个已经显示出来的世界,“烦”是过去的延续。

  

  由是,“烦”揭示的是将来—过去—现在的整体结构。人如不胜其烦,感到畏惧,就会滑入非本真的状态而取消自我,“畏”是非本真的“烦”。“烦”的本真状态、也是最后形态是:向死而生。就是说,人活着时就在领会着死,就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着自己如何对待着生。这一本真状态包含三个因素:先行的、良心的、决断的。决断是当下抉择,先行是未来的展望,良心是以往体验的呼唤。

  

  在此种状态中,最后的可能性渗进了现实,被抛于世无家可归的人被良心的呼声从过往的沉沦中召唤回来,恢复了自己最本真的个性。由此证明,人先天地就有本真存在的可能性。“向死而生”,意味着人可完全听凭良心的呼唤自由地选择自己,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走完自己本真的生命历程。海德格尔用我们不熟悉的语言,道出了我们久已熟知的人生真谛。

海德格尔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

海德格尔也许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一方面,作为著名犹太哲学家胡塞尔的学生与继承人,海德格尔1933年在弗莱堡大学校长的任上,公开发表演讲,拥护国家社会主义与领袖原则(希特勒第三帝国的两个基本政治意识形态),从而不无原因地被称为纳粹哲学家。二战之后,法国占领军甚至禁止他继续执教。另外一方面,海德格尔对另一位著名犹太哲学家马克思有深入的研究,对他的“异化理论”评价非常高,因此被后来的存在哲学追随者(包括法国存在主义运动领袖萨特、加谬)称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无论如何,海德格尔作为二十世纪少有的德国哲学家,对马克思的哲学有深厚的兴趣与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在一次采访中,海德格尔谈起了马克思的两个著名的哲学论断。他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翻开事先标记好的一页,微笑着说:“我要小心,不要引用错了。”于是朗诵了马克思那段著名的话:“哲学家们仅仅对世界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关键的是改造它(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 es kommt darauf an, sie zu ver?ndern)。”这段话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对哲学最本质的否定,与哲学彻底决裂的宣言。从此,这句话成了很多缺乏基本哲学常识,却要标榜自己思想深刻的懒汉与诡辩家们津津乐道的口号与挡箭牌。

海德格尔分析说:马克思对以往的哲人与他们的哲学最尖锐的批评是,指出他们的思维体系无一例外是建立在先入为主的假定上,而以这些假定出发解释世界。这些假定是不能验证或不必验证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它们一概没有意义。但是,马克思“改造世界”理念恰恰是建立在一个先入为主的假定上的,他假定(世界的)关键是(被人)改造。我们不能知道这个假定的正确与错误,它也属于维特根施坦所批评的那些哲学论断一样:“我们不能知道它们的正误,只能确定它们的荒唐。”马克思自以为与以往的一切哲学思维作了最彻底的决裂,实际上丝毫没有离开前人的剿臼。海德格尔说:因此,这些(论断)是……(我后边再把海德格尔的话全都引出来)。

然后,海德格尔谈到了马克思对宗教与科学的态度。马克思坚决拒绝一切宗教信仰,仅仅信赖自然科学,甚至认为自己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的,是“最科学的”。海德格尔说:科学与宗教有一个共同指出,就是超越经验。从试验、观察到学说、定理,这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把这两者连在一起的
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4313964就是人类的超验(超越感官经验)能力。海德格尔幽默地说:完全不超越经验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一点儿疯癫。

打个比方。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试验引力与加速度定律。这个实验所得出的结果仅仅表明在这个特殊条件下、这个特殊的时间、这些物体是这样运动的。把这个结果变成一个定理,需要人的认知能力中先验(a priori)的能力——推广与总结。当然,类似的实验我们可以无穷尽地做下去,直到遇到反例,推翻这个定理为止。所以著名现代批判理性哲学家波普说:一切自然科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玄想(spekulativ)的。波普的结论来自他对现代科学研究程式深刻的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式为:做一个假设,然后试图通过试验、观察来印证它。如果彻底拒绝超验的方法,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因为,严格地讲,每一个试验与观察的结果都是各例,不具备任何普遍性。有鉴于此,波普提倡一种相反的科学研究程式:一切试验与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印证那个假设,而是为了推翻它。

通过这样的分析,海德格尔说:因此,(马克思的)这些(论断)是缺乏基础的(nicht fundiert)。

补充:

事实上,海德格尔本人也惊叹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所以他在《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因为马克思在体验异化时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维度中去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优越于其他的历史学。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迄今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存在主义都没有达到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建设性谈话的这一维度。”(注:M.Heidegger,Ueber Den Humanismus,Vittorio Klostermann 1949,s.,27.海德格尔不仅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马克思,而且在1969年还和朋友讨论过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参阅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第538页。)

海德格尔存在概念???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扩展资料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46462

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参考资料来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2149718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8: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